查看原文
其他

孩子学习不好,究竟是哪里有问题?你可能忽略了这三点

UM心理主笔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-06-10



三胎公布 ,网议沸腾,各种段子令人捧腹。当然只要和娃有关,娃的作业辅导、娃妈的焦虑,永远是备受关注的热点。三胎要不要,娃的学习竟是一大主因。


有人说,现代中年老母亲是被孩子学习问题拖垮的。


毕竟做了娃妈,每个人的理想都是母慈子孝。而当进入现实,刚开始的耐心陪读、辅导作业、拼命催作业、万般忍耐以至最后崩溃这一小周天就无论如何也越不过去了。当然,陪读几近赔命的吐血经历也是有的。


有人戏说,老母亲脸上两道深深的法令纹和头顶的母爱光环一样熠熠生辉……中高考临近,学习这一永恒的话题伴着三胎养育,成为热门中的热门。


可无论理论或实践都表明,娃的学习,娃妈是使不上劲的,可娃妈们不做点什么是不行的。


为什么?因为好妈妈的人设。


我想多数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,不提学习,亲子关系还不错,一提学习就完蛋了。而当仔细了解,发现这么多年过去,社会的变化、孩子们的成长已经诸多变化,可父母们紧盯孩子们的问题依旧是手机、游戏和早恋老三样。更离奇的是,不好用的方法这么多年还在用,亲子关系持续恶化,学习成绩未见提高自是注定结局。


常理,娃妈和娃目标一致,可现实往往是道不同,有的几乎完全不在一个频道,发生了什么?



你以为的学习问题,也许是身体问题。


孩子出生,与母亲从身体上分离,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上。


我们经常劝谓成人,身体是1,财富等都是0,但却甚少有人想,于儿童,身体是1,学习等是0。


当下的儿童,幼儿园阶段,有的甚至3岁开始就被带着报班上课。当身体没有发育好,脊柱、肌肉无法维持平衡,他们是坐不住的。


一般而言,较小孩子的课程,家长一般在教室后面跟课。如若家长看别的孩子能坐住,自己娃东倒西歪的,一定着急生气,于是隔老远提醒娃坐好听讲。家长们不知道这是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差异,他们认为是态度。这会造成孩子在听课、顾及妈妈、自己坐不住的困难下更无法专注......


很多娃老人带大,老人带娃安全第一,这会令其身体大运动受限,而无论是感统失调还是大运动能力发展不足都会影响前庭系统发育,形成所谓“多动”。


老人带大的娃,多数都有积食发烧的经历。因为只要是经历过大灾慌的老人最怕孩子吃不饱,而且饱了还要喂,于是娃要吃自己那份,还要替老人再吃点。当多余的食物积攒到一定程度,身体耐受不了,出于保护,智慧的身体会透过发烧将多余的部分燃烧。而这一宝贵的烧垃圾过程多数被当病治疗,寒凉的药水直接浇灭。待烧的垃圾积存体内。


吃多了伤脾,出于保护的烧垃圾又被药水中断。长此以往,脾胃受损,这会间接影响孩子在学习上的热情和专注。


如若忽略身体,家长们单纯拼命和别人家的孩子比、要成绩,即便是有一天孩子身体好了,在学习上也会留下阴影。


谁说学习的是事儿就是学习的事。从这个角度看,学习的事儿是身体的事。这些纯生理层面的现象,需要引起成人足够重视。


儿童和成人不同,成人靠认知,而儿童是透过感觉学习。感觉,就是利用感官来觉知。


比如玩水时,向他们传递“水”这个词,他们就会内化水的概念。如果在小手接触热水杯的瞬间,告诉他,“热”,他会内化“热”的感觉。当啃咬乳胶玩具,你说,是“软”的,他会内化“软”。对比地砖和树皮,他会透过你传递过去的“细腻”、“粗糙”,来内化它们。


假如不让他们感觉,他们也许只知道概念,好比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三岁都在怀里、背上养育,不让他下地,错失用感觉学习的过程,直接结果是智商严重受损。


儿童的成长多有后显,且每个儿童无论是身体发育还是敏感期的到来,其成长的步调虽相近,内在节律即有差。然而时下优秀且焦虑的娃妈不这么想。


只要是成绩不行,关注点就永远在学习上。


当忽略了儿童无论是生理、还是感觉层面的差异,过度关注成绩,就像和一个老奶奶说「为什么别人跑得快,你跑不快」一样的道理。


而面对「做不到」的孩子,父母唯有放下焦虑,慢下来告诉孩子:慢点,没关系,你现在做得不好,过一阵会做好……」


「不用急,慢慢来。你现在写字不到位,是因为你的手部力量还不够。」

......


有些学习的问题,是身体的问题,对这类孩子,要先养好身体,同时保护好他们的心理,如此,迎头赶上的一天才会尽快到来。




你以为的学习问题,是情绪问题。


一个人完整的成长包括身体,情绪,感觉,心理,认知,精神六步。身体第一,情绪第二。


好比一幢六层楼, 一楼是身体,大家都知道基础不牢,楼就倒了,可如果二层是空的,想必楼也结实不到哪儿去。


情绪是我们的内在景观。我们对外在的风景、建筑都很熟悉,而对内在的情绪却知之甚少。确切地说不能准确识别情绪。更不知道如何与情绪相处。


作为成人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,心情不好,什么事儿也不想做。其实这就是被情绪卡住了。


现在有很多孩子因为人际、交友影响到学习。其实归根还是处理不掉的情绪将一个人卡顿。当情绪不能流动,理性、智力的部分被压抑,学习岂能逃过被压抑的境遇?可见,疏通情绪才有助于智力解放。


我们看现实中有很多父母经常挑剔孩子,令孩子时刻处于紧张中。当紧张时,孩子获得的是危险即将来临、对抗危险的体验,如此,用于学习上的专注就会被分解掉一部分。


热播剧 《小舍得》中米桃是不上补习班的第一名,承载全家跨越阶级的希望,最后无法适应,回乡下了。田雨岚,对孩子高压,孩子严重抑郁。为什么?


孩子是家庭的情感洼地,家庭情绪的聚集地。孩子跟母亲是脐带剪断、潜意识完全相连的,母亲是孩子的心理肌肤,也是最后一道防线。


孩子的内心是父母造就的。为人父母要做的是孩子的情感容器。


而现实是父母接不住娃的情绪,还经常将自己耐受不了的抛给孩子,孩子只能放弃自己的需要,压抑自己,被迫成为成人照顾父母。孩子的情绪容器被撑破......


因为他们都没有办法承受来自成人的高焦虑。而学习是一件需要内心深处安全、宁静的活。如若当内在有很多情绪波涛汹涌,即便坐在书桌前,也是没有办法投进学习的。因为大脑只有在安全的情形下,才最容易开展工作。


我们以为的很多学习问题,很多是情绪问题。





你以为的学习问题,是亲子关系问题。


付丽娟老师讲过一个真实的案例。一位父亲讲15岁的儿子几个月不上学每天猫在房间里打游戏。夫妻俩想尽办法,来软的,孩子陪着嬉皮笑脸,来硬的,孩子砸东西拿菜刀站阳台......


夫妻俩向来对孩子要求高且严,把成绩好当做合理的期待和要求。


上学对于孩子而言,是打工给父母赚工分。父母潜意识里把孩子当学习的苦力使用。


付丽娟老师说,父母如果很在意孩子的分数和成绩,必然是亲子关系有缺陷。意即只有亲子关系有缺陷,父母才会把绝大多数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。


一个班50个学生,全都考了满分,父母对满分的满意度如何?会与班里只有5个孩子考满分的父母满意度一样吗?父母为什么需要孩子成绩好?


其实父母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比别的孩子强。在考试、分数、成绩这些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上,最能体现竞争力,最能判定强弱对比。在意学习成绩的父母,真正在意的是,自己的孩子能赢过别人,能在竞争中胜出。


因为他们无论自身多么优秀和成功,潜意识的自我形象是一个失败者。他们的优秀和成功,恰恰是作为失败者的真实自体感知代偿出来的假自体感知。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孩子,帮助他们扭转失败者的身份。


而孩子因为弱小和爱父母,认同了父母的需要,为了让父母高兴和满意,愿意好好学习。


如果父母对孩子的“好成绩”没有一点点感激,比如妈妈给孩子提要求,要考第十名,孩子就考了第十名;妈妈说了,向第五名进军,再超过你们班第一名;孩子考了第一名,妈妈又说,你给我保持下去。那孩子无论怎么努力,都达不到妈妈要的高度。


孩子罢工是早晚的事情。更严重的是,孩子罢命。


从这点看,你以为的学习问题,也许来源于碰到分数锱铢必较、欲壑难填的父母。


温尼科特说,从来就没有婴儿这回事,我们看到了婴儿就看到了母亲,看到了环境。


大数据显示,全国有5000万学习障碍的孩子,也许每一个学习困难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亲子关系紧张、不和谐的家庭。


结尾:


2010 年以后的孩子们,智商都很高,很少有笨孩子,既然都那么聪明,好的成绩靠什么?


答案是:心神安宁。


如果不是竞争欲超强的孩子,不会那么需要考第一、第二。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,也真的不会在意分数要排第几。除非,为了弥补自恋或是为了让父母满意,而这两种原因都是问题。


现在的孩子特征和以往不同了,你要逼他竞争,他就躺下,索性不竞争、不学。


所以,要让娃安心,要先把自己的内心调整好,成为一个有心理力量的人。


这样的孩子,才更有机会读好书。


毕竟,最对得起生命的状态,除了学习好,还应该爱生命爱活着。


想寻找正确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吗?

想缓解为人父母的焦虑吗?

想知道是孩子的身体还是心理影响了学习?

想知道学业压力、同伴关系、师生关系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吗?

如何正确认识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安排?

如何管理中小学生作业?

如何正确处理学科困难?

......


如果你有如上困惑,如果你想了解孩子的想法,如果你想了解孩子言语、行为、情绪背后想要传达的信息......


那么,加入这次学习吧~


陈默老师是UM儿童心理的特聘合作家庭教育导师、著名儿童及青少年心理专家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特约督导。


从业30年间,应邀在全国各地举办了数千场面向家长的讲座和针对教师的培训,积累的家庭咨询案例超过1万例,在线课程覆盖全国数十万家庭,播放量突破1500万次。 


她深切地了解当下亲子教育中孩子的问题、家长的困扰以及背后深层的原因,是真正实战派的专家,她对问题的分析,有强大的理论支撑,同时又对当下中国的教育现状,有临床一线的观察和总结。


她的课程讲练结合,不只是理论知识的灌输,从大量的讨论练习和答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。


原价1999元

优惠价1799元

现在报名,可领取300元首发优惠券

到手价1499元

优惠券领取日期6.14日23点截止

先扫码领取优惠券再购买

领券后扫描下方二维码,快来报名吧~
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寻找孩子学习“动力源”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